罗戈网
搜  索
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

积分  

【专稿】RCEP与我国“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下中国口岸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展望——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信息研究所 彭宜蔷 胡雯静

[罗戈导读]在如今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世界多国港口堵塞严重的背景下,口岸通行效率显著下降,使得口岸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回顾2021年,新冠疫情在海外持续蔓延,全球港口接连不断发生拥堵,干扰了供应链的正常运转,使得全球供应链持续遭受冲击。2021年3月23日,“长赐”轮(Ever Given)在苏伊士运河搁浅,堵塞长达6天。2021年5月21日,深圳盐田港确诊1例新冠肺炎,25日起不再接收出口重箱入闸,直至31日重新恢复接收三天内离港出口集装箱,造成超过两万的出口集装箱积压。2021年7月,受台风“烟花”影响,上海港以及宁波舟山港暂停进提箱作业,使得港口拥堵加剧。2021年8月11日,宁波舟山港一码头工人确诊新冠肺炎,导致梅山港区封闭,直至25日解封。2021年11月,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港和长滩港外等待靠泊的集装箱船数量和平均等待时间,分别为83艘和近17天,均创下近期新高……

在如今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世界多国港口堵塞严重的背景下,口岸通行效率显著下降,使得口岸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并且,我国已于2020年11月15日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中的《原产地规则》和《海关程序及贸易便利化》,对商品原产地信息管理以及货物通关时间提出更高要求,还明确提出利用新技术提升通关效率,这也将倒逼口岸信息化加速发展。

在我国2021年9月17日成文的《“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中,其工作重点之一也放在了“智慧口岸”,主要任务之一便是要深入推进口岸智慧化建设,重点工程之一便是口岸智慧创新工程。可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逐渐扩大,对于口岸信息化水平的要求也将随之提高。

一、我国口岸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海关信息化伴随着口岸信息化的发展而发展,下面以海关通关系统为标志,按时间顺序介绍我国口岸信息化的各个发展阶段。

1.H761(1976-1988年):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生产、计算机应用软件编程、海关技术人员培训、机房场地建设四部分。

2.H883(1988-2000年):初步实现了报关手续的自动化处理,并逐步扩大到运输工具监管、载货清单核销、加工贸易管理、许可证管理和税费减免等业务。

3.H2000(2000-2010年):将较为分散的通关业务整合为“一条龙”的作业模式,增加了与“电子口岸”的接口,扩大了海关的监管范围。

4.H2010(2010-2018年):确立了“四横四纵”的总体架构,结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物联网等技术,助力“大通关”建设。

5.H2018(2018年至今):为推动海关数字化转型,以“智慧海关”为目标,持续深化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开发出智能审图等应用。

二、我国口岸信息化发展现状

1.口岸数据融合共享,提升协同处理能力

拓展数据收集渠道,整合多元化数据。除了海关内部的业务数据,还同当地有关业务部门进行数据共享,工作平台互联互通,压缩通关时间。如海南省洋浦保税港区探索建立由海关、外汇、税务、交通运输等部门共同参与,进行实时数据交换的信息共享机制;山东省威海海关与威海港合作开发“关港信息平台”,实现全程物流动态跟踪,海关与港口信息交互;杭州海关通过建立电子底账数据,实现外经贸、海关与银行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推进“单一窗口”建设,加强海关国际合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基本实现各地口岸全覆盖,与25个部委单位实现“总对总”系统对接和信息共享。同时,逐步实现与境外“单一窗口”的对接,持续推进“一带一路”海关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的建设工作,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如我国海关总署与新加坡关税局签署了《关于“单一窗口”互联互通联盟链的合作备忘录》,后期将进一步扩大联盟覆盖范围,推动其他国家或单独关税区作为成员加入联盟,利用区块链技术交换和传输数据,提高贸易过程效率,降低贸易成本,促进国际贸易便利与安全。

表1 “十四五”海关发展部分指标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整理

2.口岸管理智慧化,打造服务型监管模式

应用智慧监管系统,并配套使用智能监管设施设备。如天津海关联合天津港集团建设“集疏港智慧平台”,实现订车、预约提箱、交费事项一站式办理,企业可查询货物通关信息和实时物流信息,同时车队也能准确掌握进港时间,从而减少货物在港堆存时间,加快货物周转。上海洋山海关通过在口岸部署车载式集装箱检查系统(H986),与自动化码头配备的自动引导车(AGV)无缝对接,系统引导集装箱货物自动通过机检设备,扫描生成的图像实时传输至后台,由智能审图系统完成分析研判,对无异常集装箱快速放行,实现对集装箱通关“无干扰、零延时”。

建设服务型海关,深入推广“两步申报”和“提前申报”。如广州黄埔海关联合广州港集团开发“关港直装直提平台”,企业可提前办理通关手续,采用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的作业模式,压缩货物在港堆存时间,加快通关速度。上海海关大力建设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在企业提前申报的前提下,对申报数据进行自动比对分析,进行风险评估后,实现货物靠泊直提、卡口直放。

三、国内外政策推动我国口岸信息化发展

1.国内政策

《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提出,深入推进口岸智慧化建设,加强口岸信息化顶层设计,推进部门信息化升级和口岸数字化转型,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进信息互联互通。

《上海口岸2022年深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改革若干措施》提出,进一步优化通关全链条全流程,降低进出口环节费用,以及提升口岸服务能力。

各地海关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如海关报关单位备案实现无纸化全国通办;青岛海关首创“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监管模式,减少内陆港出口货物境内综合运输成本;上海海关推进行政审批全网通办,实现网上申报、网上收件、网上办理、网上反馈。

表2 我国口岸发展规划的部分变化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整理

2.国际协定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区域内九成以上的货物贸易将实现零关税。此项协定有助于促进区域内贸易合作,扩大区域内贸易规模,统一区域内原产地规则和海关检验标准等。

RCEP第三章的《原产地规则》,采用了区域累积规则,指在认定商品“原产资格”时,区域内所有成员国的原产材料均可累积。此项规定有利于区域内产业链优化布局,稳定和强化供应链,降低享受关税优惠门槛,但同时也对于我国海关通关管理系统以及全程供应链的可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针对RCEP全新、复杂的关税减让模式以及原产地规则,目前全国多地海关已启用原产地管理信息化应用3.0系统,优化了货物的申报模式,方便企业办理,确保全面实施原产地规则和协定税率,实现签证数据和通关数据共享通用。如上海浦东海关,目前已全面升级了原产地管理信息化应用,新增东盟原产地证书签发、东盟流动证明签发等功能,并将所有自贸协定全部迁移整合,通过“单一窗口”能够完成原产地信息管理的全部业务。 

图1 两种原产地证书办理流程

RCEP第四章的《海关程序及贸易便利化》,提出了抵达前处理、预裁定等一系列简化货物通关程序的措施,同时明确通关时限的目标为普通货物48小时内通关,易腐货物和快运货物6小时内通关。

针对预裁定,我国“互联网+海关”平台可线上办理商品归类、原产资格以及完税价格相关要素以及估价方法的预裁定业务,帮助企业明确关税税率,得以提前评估进出口贸易成本,进一步降低企业合规成本。

针对货物通关时限的要求,截至2021年底,我国进出口环节所需核验的41种监管证件中,38种监管证件可全部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网上申请、联网核查和无纸通关,从而减少货物通关时间。

四、我国口岸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1.加强数据的深度挖掘,实现创新应用

从H2018通关系统、舱单系统中采集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分布式计算和分布式储存后,建立相关业务模型,例如通关时效异常、报关单风险预测、分析货值和虚假贸易风险模型等,完善防控风险机制。

利用数据设立科学合理的营商环境指标,并进行定期评估,分析发展瓶颈的原因,为口岸管理提供服务决策支撑,帮助相关部门制定精准措施,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如下图所示,根据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近年来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但仍有上升空间。对比新加坡,我国上海只有一项出口边界合规费用较低。 

表3 近两年新加坡和中国(上海)营商环境-跨境贸易指标对比

数据来源:《全球营商环境报告》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整理

2.利用口岸现有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实现科技赋能

积极采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重点开发电子监管地图系统、远程指挥调度系统和业务动态展示系统,为打造智慧海关监控指挥中心提供主要的技术支撑。

(1)电子监管地图系统:使用物联网RFID、传感器等技术采集信息,结合口岸全方位视频监控、北斗导航、5G通信技术、三维GIS地图等综合运用,对进出口物品和运输工具进行立体化监管,并进行实时分析和风险预警,从而做到对突发应急事件的快速处置。

(2)远程指挥调度系统:通过音视频交互,实现指挥中心与现场作业高效协同,提升作业效率。

(3)业务动态展示系统:在业务“可视”,事件“可溯”的基础上,记录各个业务节点所花费的时间,精准分析并进行优化,提升监管效能和服务质量。通过关企信息交互,企业也能提前调运车辆、安排作业人员,从而合理配置资源,节省通关时间。

3.“区块链+海关”的新型监管模式,实现稳外贸

推进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与海关监管业务的深度融合。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通过利用分布式数据存储、加密技术、时间戳等技术,确保数据真实透明、可溯源、不可篡改的特性。随着H2018海关通关管理系统的启用,海关的信息化体系正在逐渐完善,各个业务板块之间的数据关系清晰可知,为区块链技术在海关业务数据管理的创新应用奠定了稳固基础。并且,全国各地海关数据能实现互联互通,区块链分布式的概念使之能与“互联网+海关”的监管模式相契合。依据各地海关要求、具体的国际贸易合同和AEO认证标准,合同双方将相关处理规则写入区块链,基于智能合约完成自动对账和自动交易,从而降低海关监管成本,为贸易便利化赋能。

我国首个海关区块链验证系统在天津口岸于2019年4月正式上线,服务范围涵盖天津口岸的监管部门、广大进出口企业、物流、认证及金融行业。目前推出的配套业务措施包括对上链企业进出口货物查验率参照高级认证企业标准执行,减少对上链企业稽查、核查频次等,进一步助推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与海关监管业务的深度融合。


免责声明:罗戈网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片、视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上一篇:全国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落地北部湾港
下一篇:# 提醒 # 关于暂停洋山港区空箱进提箱作业的通知
罗戈订阅
周报、半月报、免费月报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谢您的打赏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相关文章

2024-04-22
2024-04-15
2024-04-15
2024-04-15
2024-04-15
2024-04-14
活动/直播 更多

2023第三届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 时间:2024-05-31 ~ 2024-05-31
  • 主办方:罗戈网
  • 协办方:物流沙龙、特来电

¥:299.0元起

报告 更多

物流园区实战报告合辑: 定位策划 · 规划建设 · 平台建设 · 经营宝典(电子版)

  • 作者:云鹄

¥:9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