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戈网
搜  索
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

积分  

疫情之后,冷链下一站

[罗戈导读]冷链新动态

采访对象:北京中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成立

自疫情后,中国的连锁餐饮行业还有部分的卖场和便利店都受挫严重,2021年上半年,中国排名靠前的卖场销量平均都下降了20%-30%,李成立说。

在这种情况下,北京中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尝试将业务向进口的产品转移。

在接触进口产品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冷链服务在这个细分领域正在极速扩张,涉及了从港口到库房的消杀工作、从厨房存储到全国各地的To B端的经销商或者终端客户的快运以及整个运输服务等方面。

信息化或成主要竞争力

随着中国高速增长的中产阶级人数增加,对国外高品质进口冷链产品的消费和认知度也越来越高。肉类制品、海产品、乳品成为了中国消费者接受度最高的三类进口食品。在肉制品中,巴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是中国肉制品的来源地,主要以牛羊和猪肉为主。

乳制品方面,婴幼儿的配方奶粉,高端的奶酪芝士等也在快速增长。此外还有深海产品、休闲烘培,无糖的饮料等等食品类别。

疫情切断了很多国外的产品的进口通路,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这些国外品牌只能在中国通过找代加工的方式,用国内的产品代替进口产品,这在李成立看来也是未来很大的商机,等到疫情真的稳定下来,会孕育出一批高速增长的客户群体。

而且在疫情这长达两年的时间里,让很多消费者都培养出了亲自下厨的习惯,但碍于各种原因,他们的时间和厨艺不足以满足自己对于饮食的要求,因此也催生出了半成品食材的市场,也有很多风口和资金都瞄准了这个领域,蓄势待发。

年夜饭就是对半成品食材的一种典型消费需求。这是中国人一年之中最有仪式感的一顿饭,也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年夜饭半成品,同时需求也变的更为复杂,比如购买单品的半成品比套餐的需求更旺盛,因为套餐礼盒不仅售价参差不齐,而且很难全部符合消费者的口味需求,但市面上可选的单品半成品远远少于套餐,且普遍存在半成品的口味比不上堂食的现象。

这就是供需之间存在的矛盾,消费者更喜欢在不牺牲色香味的前提下,能够灵活搭配的半成品方式。

在半成品食材发展成熟的美国,每年在半成品订购方面的比例占据了食品采供总量的12%-16%。但在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半成品的标准化程度、成本控制、物流匹配、市场定位等难题究竟该怎样解决,还没有完善的方法可循。

相对而言,具有完整供应链的连锁餐饮企业,在渠道和配送方面拥有更多的优势,可以考虑借此机会构建低库存、低消耗、高出餐效率的中央厨房。而且连锁餐饮在未来将面临临街店铺越来越少,购物中心的店铺越来越多的状况,对标准产品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冷库的合理变革

尽管疫情之后,中国开始非常重视冷链和园区的建设,但在李成立看来,大部分成规模的冷链企业服务的都是消费客户,需要销售方为其服务,让这类客户最成熟的市场还是沿海、一线城市以及华东等布局和发展潜力都很大的新兴地区,其他经济不足、看不到布局的地方可能目前还能足以支撑当地农业的发展。

偏偏是这些地区,以价格低廉为优势的社区团购收割了大批用户,开始火爆起来。但即便是最大的社区团购平台,它的末端都没有冷链的身影,因为搭建冷链系统不仅成本巨大,而且需要有一定的中产阶级消费人数作为支撑,这跟居民收入有直接关系,但社区团购火爆的三四线城市,并不具备这样的基础条件,势必不能走的长远。

虽然很多企业也都看到了风口,义无反顾的以重资产投入到了冷链物流园区中,这就会造成一两年之后,冷链资源的大量过剩,中国冷链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将更为严重。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是政府的重视,但重视不代表只埋头苦建,而是要对症下药。北上广深这类城市缺乏的不是冷库资源,而是老的冷库太多,跟不上现代的行业发展需求。

如果将冷库分为1、2、3、4代的话,在北京,大部分连第1代的标准都不符合,上海多是多功能的1.5代改革冷库。而美国主要集中在第2、3代,日本却是从第2代到第4代都具备的。

日本的第4代冷库,具备多温区管理,具备加工分拣,还有集约集成,环保等等特性。虽然一个库房可能只有2、3、4层,但这些功能都能实现,及其合理。

1960年代的经济发展和1990年前后对生鲜农产品需求提升,带来了日本两次冷链市场需求爆发,大幅推进了冷链的建设,日本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在 21 世纪之前就已经相当完善。

随后技术的进步,以及药品、电子冷链对温控需求的提升,也进一步驱动了日本冷链产业链的完善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包括运输温控、湿度管理、冷链机械开发等等。如今,日本的冷链物流已进入成熟期,在国际冷链物流运输上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日本的冷库集中分布在大消费地、农畜产品产地以及国外进口食品的主要港口,按常用的温度带分为F4级、F3级、F2级、F1级、C1级、C2级、C3级七个级别,技术水平和设施配备都非常完善,具备集约化、高效化的冷链物流管理系统。

拥有日本的冷库多以3-5层,单层层高普遍为5-7米,日本冷库一般都包括存储区、流通加工区等基本功能分区,同时根据客户的需求,还有预冷区、解冻区等特殊功能分区,且在作业流程上,实现了全程无缝式的冷链管理,尤其是在容易出现断链的冷库作业环节,具备极高的连续性和合理性。

日本的冷库信息化水平也很高,脸部识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的配备,以及大量的自动化搬运设备、堆垛系统,提高了冷库的自动化程度,并节约了人力。

而且制冷所耗能量大部分是电,日本能源不足电费较高,日本冷库在节能上也有独到之处。

相较而言,美国的冷链巨头企业的业务综合性非常强,涵盖了仓储、运输、包装等各种环节,加之这些企业的运输网络遍布全美各地,区域分布均衡,使得冷链各个环节能够无缝衔接,最大化了整条温控供应链的性能和效率。

由于地广人稀,美国的冷库大多是单层,机械和半机械化程度非常高,国际巨头沃尔玛的冷库,基本全部实现了半机械化,冷链产品从进到出都不需要人工操作的干预。

而中国冷库大部分层高都是5、6米,7、8米的都比较少见,再超过10米、11米的就微乎其微了。且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冷库的库内操作95%以上还是靠人工搬运,尤其冷库里动辄零下18度,不应该有人工操作,极易损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需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

且不管是扫码还是分拣只依靠人工操作,甚至还在沿用纸质的方式进行登记,需要的工作时间都会很长,还有极高的出错率,在这种模式下,效率自然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李成立说,中国冷链的运营者,只有1/3是自己拥有土地和冷库,剩下的2/3都是依靠租用别人的冷库来进行运营,但是这2/3其实是很难盈利的,包租冷库面临的就是“面粉多过面包”的窘境。如果这种情况不做出改变,企业很难长久发展。

降本增效与新的可能

冷链物流行业与其他服务行业一样,基于疫情的影响和当下的经济状况,都面临着成本的上升和利润的下降,企业还是要考虑如何降本增效。

李成立说,国内有个现象叫甲方物流丙方化,它延伸到了供应链的上游,中游,现在也在向着下游渗透,构架的一套物流体系,不光能够做自己的物流,还能为对方的客户做物流服务,这是供应链体系的延伸。

纵观整个行业,中国冷链物流的技术和信息化也亟待提高,虽然目前不管库房还是运输部门都实现了对温度的监控,但是冷链的产品很多是非标品,在包装分拣方面还没有先进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的参与。

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标准化的推行,比如在托盘方面,如果大部分甲方客户全部使用通用托盘,是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搬运环节的效率。还有甲方如果能够把大部分加工和粗加工的环节放从销地转移到产地,也可以降低大部分农副产品和其他很多方面的成本,且方便使用更多的技术。

所以能够提高冷链物流效率的是对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对库房的改造,这才是冷链的当务之急。

通常,一个产品经过从甲方到乙方,从乙方的经销商再到C端,之间的合作衔接需要很繁冗的过程,甲方都不希望自己的客户和资源被公开。

但问题是很多冷链物流的甲方思维都是产品为主,别人为辅,这种模式下这个角色很难塑造成功。虽然现在也有平台型公司,但它对冷链没有绝对程度的重视,大部分涉及到的冷链还是对它自己线上商家的服务,并没有为整个行业的其他商家进行更好的环节链接。

现在很多企业都想做全国性质的服务链,但美国和日本也只能打造区域型的产业链的服务,因为全国型的太难了,区域型的则是相对容易实现的,也会中国成为新的增长点,国内河南、湖北、上海、广东等地区都有企业在做区域型服务。

即使是区域型的服务,面对中国的消费者对服务的高要求,也需要各个维度的完美,还要价格低廉,做好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是全国性质的,在目前中国冷链的发展阶段中,还不具备实现的条件。

免责声明:罗戈网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片、视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上一篇:企业逆向供应链管理的策略与机会
下一篇:“二元工业”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发力日化美妆供应链
罗戈订阅
周报、半月报、免费月报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谢您的打赏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相关文章

2024-10-10
2024-10-10
2024-10-10
2024-10-10
2024-10-10
2024-10-09
活动/直播 更多

第3期丨全球物流排放理事会框架(GLEC)物流碳计算培训

  • 时间:2024-09-09 ~ 2024-09-30
  • 主办方:智慧货运中⼼、罗戈研究
报告 更多

中国供应链&合同物流发展报告(2023-2024)

  • 作者:罗戈研究

¥:498.0元